2017年10月25日
[FT12短网址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56.2%。面对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浪潮,如何占据行业发展制高点,如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增长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十九大报告科技进步正在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上升
2017年10月15日
为什么有那么多互联网企业推出短网址业务?包括google、百度、新浪、腾讯......首先网址缩短这种服务是在微博出现之后才流行开来的,原因很简单,微博140字限制,能表达的内容本来就两三句,如果再出现一个网址,就会占用非常大的篇幅,比如本问题的网址 https://www.ft12.com/article_139.html 就长达38个字节。网址缩短的原理也很简单,使用HTTP 301 Moved状态码重定向,浏览器就会自动的转向到目标网址。这个实现起来的难度不大,代价也不会很高。因为多了这一次
2017年10月15日
因为谷歌的打不开,,所以想起其它的服务哪些呢?另外看到个www.ft12.com支持访问统计哪些短网址也支持访问统计呢?知乎用户的回答:一直在收集 u6.ggc7.ggrrd.me985.souee.mekks.me t.cn 后来发现这个:https://www.ft12.com/article_5
2017年10月15日
比如 http://u6.gg/baidu【李卿的回答(9票)】:正如@sqybi 所说,初衷应该是微博类网站为了缩短字数,毕竟这些地方惜字如金。前几位都说到了垃圾外链的问题,其实这个并不是大问题,是可以用nofollow属性来处理的关于nofollow属性:http://zh.wikipedia.org/wiki/Nofollow在我看来,除了缩短字数,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一种习惯:就好像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的二级域名都是t、微博的字数限制大多是140字一样,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或
2017年10月11日
2007 年 9 月 20 日,关于设计一门全新语言的讨论正式开始,这门全新的语言,就是后来的 Go。时至今日,Go 语言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在大洋彼岸的中国,Go 的发展更是火爆。而这一切,跟一位名叫许式伟的技术人密不可分。
2017年10月10日
未来生活一定是智能的,科幻小说里曾设想过的场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在这个不可逆转的技术发展趋势里,智能音箱扮演的会是怎样的角色?现阶段的智能音箱及其背后的核心技术发展到了哪一步?
2017年10月09日
[ FT12短网址 ] 随着当今手机用户的心态、行为和期望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客户参与的状态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而服务商也逐渐转向智能聊天机器人。但就目前而言,机器人的水平并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那么机器人未来该如何发展呢?图片来自网络数字消费者的体验预期逐步演变随着当今手机用户的心态、行为和期望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客户参与的状态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这些客户对产品的选择和购买都有很好的判断力,而且对其竞品也十分了解。但他们对非个人和不相关的体验却表现得并不是那么宽容,他们期望按需求提供的服
2017年10月09日
北上广大跌50%以上,楼市冰点真的来了原上草关于楼市,草哥本不想说得太多,毕竟大势已去,主力已经撤退,很难再折腾出什么大风浪了。但不断有网友问下一步走势怎样,要不要买。我只能说,如果是刚需自住还是买了吧,如果是投资,可以认为不会是什么好买卖了。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居民承受力方面,还是从整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层面,还是从资金层面,都不支持房价上涨了。当然,这个判断,并不排斥个别地方会冒出一些上涨的地方。从这个国庆假期各个地方的交易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和热点城市,也已经呈现出了近几年以来的冰点。
2017年10月09日
由饿了么未来物流团队打造的中国首个智能外卖机器人“万小饿”首次出现在上海虹桥万科中心,它将以其智能送餐服务,代替外卖小哥完成办公楼宇内的“最后一公里”。未来,包括万科在内的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类型的场所都将可能迎来机器人的入驻。据介绍,“万小饿”机器人采用超大容积三层保温箱和智能通用移动平台(机器人平台),饿了么未来物流团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楼宇内错误复杂的配送环境,它装有的路线感应器,会根据送餐目的地自动设置路线,在光滑石地面、地板、地毯、缓坡等室内多种地面环境下都能畅行无阻,上下电梯、避
2017年10月09日
前阵子,看到一段很有趣的话:健身房靠什么盈利呢?是靠那些办了卡,却从不去健身的人。如果所有办了卡的人都坚持去健身,那健身房早就不堪重负了。同样。出版社靠什么盈利呢?是靠那些买了书、却从来不读的人。如果所有人在买书前,都细细思考,确定一定会去读才购买,那出版社早就关门了。有点啼笑皆非,却也有理。不妨想一想,你下了多少电影,却一部都没看过?订阅了多少课程、专栏,却一个都没听过?买了多少书,却一本都没翻过?如果数量不少的话,也没关系。你起码也养活了一个产业嘛。开个玩笑。但这种现象,的确再常见不过了。我